青花瓷市场及前景!藏品鉴定出手去哪里?
青花瓷器鉴定 藏品买卖出手 请联系我。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青花瓷器简介
用钴料先在胎体上绘画花纹,再上一层无色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呈现白地蓝花,是釉下彩瓷器。
据目前已发现的材料,我国青花瓷的起源可追溯到唐朝。1975 年在扬州唐城遗址出土了一件瓷枕的残片,枕面釉下用蓝彩绘出菱形轮廓线,经测试证明蓝彩的成分是钴矿土。在明代的民间陶瓷工艺当中,青花瓷器是值得注意的一个品目。
明代瓷器生产,是在继承前代优点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这个时期的瓷器生产,选料、淘练精细、胎体厚重、胎质洁白、质地坚密、声响清脆。绘画图案的题材,写意的多,画人物比较挺拔,小孩头部较大,不合比例,画龙比较窄瘦、龙咀较长,一般都称为猪咀龙。晚期画龙比较草率,但龙爪雄壮有力。明代画八宝图案的顺序为轮、螺、伞、盖、花、鱼、罐、肠。还有以文字作为图案装饰的瓷器,如百寿、福字等。纹饰多为云龙、云凤、缠枝花卉,后来出现人物、飞禽走兽、八仙、人物故事等。官窑瓷器比较工整细致,民窑比较粗放、生动。
青花瓷器的市场前景
去年10月23日一件高22.8cm的清朝康熙釉里红团花摇铃尊在拍卖成交价为13186400人民币;去年11月4日一件高32.1cm的明朝洪武釉里红牡丹纹玉壶春瓶在德国纳高拍卖成交价折合人民币为2024000元;去年12月12日,一件高32.6cm的明朝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拍卖成交价为4,180,000元。今年,刚过不久的5月30日,一件高32cm的明朝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拍卖行经过激烈竞拍,以78520000港元的“天价”成交,创下了明朝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
早在2001年,一件“明永乐青花折枝花卉八方烛台”在拍卖市场上以880万元的价格拍出;2005年,该烛台二度出现在春拍中,并以2035万元的成交。
同年,在拍卖场上,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拍出1568.8万英镑(约合1.6亿元人民币)的天价,其高仿品市场上价格甚至也高达十几万元。随后,在春拍中,一件“明宣德青花藏文高足盌”以2306万元成交。
2010年,一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花觚”在五周年秋拍中,以6680万元落槌;2011年,秋拍上,一件“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成交价格再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6866亿港元(约合1.3亿元人民币);去年,一件“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又以1.41亿港元(约合1.1亿元人民币)成交。
青花瓷器的鉴别方法
元代是由北方游牧民族蒙古族建朝立代,正因为他们他们是北方游牧民族,所以元代的瓷器大多是以豪放、大体为主。常见的有:大罐、大瓶、大盘、大碗等等。
那看器形要对瓶、罐之类的器形要细看它的口沿、颈、肩、腹、足底,看是否有元代器形的特征,同时也要鉴别器形的胎体重量,对器形全面进行分析。元代瓶、罐之类的器形一般胎体较厚重、胎质坚硬。
元青花瓷的青花料分为两种:一是进口“苏泥勃青”料。这种青花用料发色浓重鲜丽呈青翠浓艳,浓厚处有黑色锈斑,俗称“锡光”,浓处用手抚摸时青花釉面上呈凹凸不平之感。
另一种为国产料,国产料青花发色呈蓝中泛灰,有的色泽呈青蓝偏灰或青花发色蓝中闪灰。延祐期青花发色的牡丹纹深入胎骨呈云层块状,像潜伏在胎骨上,呈立体感似有闪动。青花上浮与釉面紧贴,晕散青花呈炸开状,上浮青花釉面显有浓黑丝及小点,青花纹饰紧贴釉面,微呈凹状,这也是鉴别景德镇元青花瓷的基本要点。
元青花瓷的釉色白中微闪青,莹润透亮,但也有青花瓷偏白或偏青。元代中早期(延祐期)的瓶、罐之类青花瓷施透明的青白釉,抚摸釉面似糯米感,有时釉色显出哑光木纳色,近看含青显淡蓝灰色,远看显黄褐色,细看青花釉面上粘有疏朗的白色小点,少数器身釉面上能看出细密的皮壳层,斜光透看胎釉略显出无规则状的釉丝线条纹,从至正年间开始烧制的白釉、枢府釉及卵白釉的青花瓷,胎色多为偏白,微闪青,为含青的白釉,呈现带透明的玻璃质感。
查看全部介绍